sunao-s.jpgtsuki-s.jpg
hikari-s.jpg


日劇起初以拍純愛戲劇揚名全亞洲,

1990年到2000年初期,純愛日劇在台灣的熱度也到達了高峰。

從一開始九成都是愛情戲,到現在一整季(約12部)八成都是刑事劇。

長年追看日劇的觀眾,想必對此變遷是最有感觸。

為什麼日本人最近都不愛看戀愛劇了呢?

是觀眾不愛?還是這些戀愛劇難以咀嚼?

※每家電視台準備的策略

日本各大電視台在2010年都各自懷有不同的策略,策略執行後並觀察觀眾的接受度。

日本電視台的水十(星期三晚間十點)以女性觀眾群為主,劇情多以女性的職場、親情、愛情各種層面為題材。

日本電視台的水十堪稱是2010年經營最穩定的時段之一,從年初的《不屈服的女人》、《MOTHER》、《螢之光II》,均獲得觀眾與收視的肯定。

土九(星期六晚間九點)題材較不一定,劇集雖不以愛情為唯一要素,但多少會帶到主角感情,年齡層也比較廣泛,該時段經常與友台推出的熱門電影對打,時贏時輸。

朝日電視台則是將時段致力發展拍攝刑事推理劇,招牌戲劇系列《相棒》(拍檔的意思),已經拍到第九季,也有電影版上映。

儘管較其他電視台比較沒有多樣的題材,但因為長期耕耘推理系列,至今也已經製播了不少當紅的電視劇。

過去一直被暱稱為日劇夢工廠的富士電視台,在2010年春天決定拍攝愛情片,以當紅演員共演為號召,並登上黃金時段(月九、木十),一部是瑛太、上野樹里的《無法坦誠相對》,一部是木村拓哉、篠原涼子、林志玲的《月之戀人》,以高知名度的演員為號召訴求,還有純粹以愛情為主的腳本。

一個是透過twitter而相知並互相暗戀的感情;一個是孤獨的企業家一心拓展事業而遺忘愛的感覺,初看都是令人期待的,但都沒有把握到故事的精神。

sunao.jpg


※無法坦承面對之....無法面對的缺點

《無法坦誠相對》在開拍時發生了編劇表示對twitter的不熟稔,引發了網友們對編劇寫腳本的不信任,加上製作人跳出來強調故事重點在感情,而非網路互動,更讓觀眾在收看同時更放大檢視Twitter有沒有被發揮到。

該劇播出後成績便不如預期(業界原本期待會有Last Friends般的迴響),收視率最高13.2%,平均收視率停留在11%左右作結。

曾撰寫過無數膾炙人口的愛情片編劇北川悅吏子,再度執筆的成績也備受關注,不過被劇評家看了前幾集後認為,她的劇本內容沒有隨著時代進步而調整,一直用自身的感情經歷來構思劇情,於是出現了不合新時代邏輯的問題。

日經娛樂五月號的電視劇證券專欄,在評論此劇的時候提到,如果北川有如穿新衣的國王,看不清自身的問題,至少製作人應該要幫她踩踩煞車。

《無》劇出現了腳本協力,每集結尾也都在陳述另外一個劇情,跟北川的主線故事其實沒有明顯關聯,看起來違和感相當重,或許這正突顯了製作人與編劇溝通上的問題。

除此之外,瑛太與上野樹里在08年《Last Friends》的默契共演,在《無法坦誠相對》卻少了更多製造默契的機會,因為編劇要他們"各自發展",瑛太一開始就有已婚的女友,上野樹里則是隨著劇情進展,與另一位共演者金在中飾演的韓國人交往。

儘管"各自發展",每當出現瑛樹友好對話的片段,畫面變得無比協調,明明瑛樹的共演火花是如此璀璨耀眼,觀眾這次引頸期盼也是衝著她們而來,收看本劇之後卻發現這兩人一直被別的角色帶開,觀眾失落感大,瑛樹共演卻閃不夠,以後再合作更不知道是何年何月,這樣虧待期待的組合,堪稱是今年最大的浪費。

就算迷茫、錯過也是愛情的一種過程,但是欣賞愛情片,不看男女主角互動培養出刻骨銘心的愛情,是要觀眾怎麼去品味他們在故事裡的相知相惜?

好萊塢愛情片都明白男女主角是該製造機會頻繁碰撞的,日本的愛情劇是否忘記了這份初衷呢?

tsuki.jpg


※木村拓哉的月之戀人=滑鐵盧戰役

《月之戀人》的首集收視22.4%,拿下了2010上半年度的收視亞軍(僅次於大河劇龍馬傳),木村拓哉守住了主演戲劇畢竟有20%以上的指標成績。

儘管樹大招風,木村的名氣換來了同樣大量的諷刺與批判。但業界認為收視數字反應了全國觀眾對"木村品牌"的信賴,木村拓哉走紅十餘年,受到跨性別與跨年齡層觀眾的認識與喜愛,個人獨有的演出方式,電視台、幕後拍攝團隊的多方出力,反映了結果。只要任何一方太過倚賴另一方,都會失算。

這次《月之戀人》在有如多頭馬車的構思下拍攝而成,各界的關注,選角罕見起用來自台灣的林志玲,與篠原涼子、北川景子的共演,掀起了話題。

劇情描述連鎖家具設計企業老闆,與設計師、中國名模、日本名模間的感情糾葛。

木村拓哉在劇中以冷酷獨裁的形象,也擄獲不少女性觀眾青睞,主要讓觀眾觀望的原因,還是在於男主角情歸何處的鋪陳。

劇本在眾多人參與意見下,終究是出現了前後不呼應的問題,前面不斷強調上海登場的女性角色,所做所為都是基於復仇,但卻沒有交代復仇之心是怎麼轉成真正的愛?

而被定位在只有默默暗戀的份,像友人般存在的女設計師,終於在男主角感情跟事業都挫敗後,才開始積極,但為時又感覺晚了。

觀眾分成兩派去支持自己期待的配對,但是觀眾一分成兩派,結局只有一個,屆時就會有一派的觀眾不滿意。

集數的比例上,林志玲飾演的中國姑娘,與木村拓哉飾演的社長,愛情的互動是比較多的,但隨著木村事業受挫同時,兩人似乎因為無法跨越國家、家世落差等障礙而結合?

在一起的理由太快速了讓人存疑,連分手也結束的很快....。但成功的是,透過黃金時段的強力放送,林志玲的美已經強而準確地傳送到日本觀眾的眼中。

多金威能的男主角,一直是愛情片的必殺技,但沒想到,《月之戀人》角色設定上抓到了言情小說的竅門,但實際執行上卻違背了言情小說虐戀該有的過程,極度的虐之後沒有深刻的愛,而真正相愛的,剛開始又處理的太純友誼了,觀眾沒有被準確的暗示到,最後也只會抱怨電視劇情轉折太僵硬。

儘管首集開高,但接下來的集數收視率就不再有20%以上的成績,最後木村拓哉情歸篠原涼子,收視率以16.2%作結。



※確實是難嚼了一點

網路時代來臨、言情小說的老梗也有她的魅力,其實日劇一開始的出發點並沒有錯,但實際上劇情卻沒有得到期待的迴響。

wispa畢竟沒有住在日本,也不是日本人,實在也不懂日本觀眾最近是怎麼了,除了刑事劇、醫療劇獲得好評以外,愛情劇一直沒有產生熱度。

但是以一個愛看愛情片的觀眾來說,日本今年準備的愛情片,真的心有餘,但力不足。

她們都少了一份純粹跟簡單。就好像日劇當初打響了"純愛"這個關鍵字,愛情要的不過就是一份純粹的感情。

就算想要捧紅其他配角,也不該忘記男女主角的相識相戀,不計任何理由的巧遇碰撞,他們會進行好幾場的對話,因為頻繁的對話衝突,建立了有別於跟其他人之間的感情,讓觀眾感受到他們之間的氣氛很有愛,這才是讓愛情片讓觀眾投入的關鍵。

而且,不能夠前面是一個,後面突然又換了一個,要嘛,命中註定的那個人,一開始就該準確的暗示觀眾,不然看走眼的觀眾,不會認為是自己眼力有誤,而是你劇情誤導了我們....。

愛應該簡單的陳述。

民眾在日常生活累積了一整天的辛勞,晚上在家打開電視機轉轉頻道,不過就是想得到一份輕鬆,就算遇到得動腦的推理劇,他們也是期待真相大白、犯人伏法的爽快,如果被沉重的題材吸引,也圖一份深刻。

但觀眾忌諱去奉陪虛實不一的劇情,如果只是時間上的浪費,觀眾很快選擇不收看,劇組再怎麼自覺努力用心,也得不到認同。



※不能小看觀眾對閃光的需求

"閃光"是流行了好一陣子的名詞,用來形容男女之間親密的行為,令旁人感覺刺眼無法直視。日本的愛情劇,與亞洲其他國家的愛情劇相比,閃光時優時遜,最近甚至有閃不夠的感覺。

日本電視劇過去幾個經典的純愛作品,不僅有令人印象深刻的名台詞、也有名閃光(名場面)。

《長假》的瀨名秀俊與葉山南最後堤防上的熱吻、《戀人啊》的宇崎航平吻上愛永的小指、《交響情人夢》千秋學長在大川環抱住野田妹,日本人拍起純愛劇,比其他國家還要不設限,唯一怕的是他們自己無法再突破前作的困境。

因為瀨名秀俊跟葉山南已經在堤防上親過了,所以往後的愛情片去堤防也怕被說山寨長假;沒有人能超越野澤尚那樣寫出純粹不朽的不倫感情;千秋學長與野田妹這樣的互動雖然多多益善,但日本要找到速配的螢幕情侶似乎也出現難度。

不能被說走老梗,所以日本的愛情劇,劇情上已經沒能像90年代那樣簡單,總是需要再搭另外一個主題,例如職場生存加上愛情、家族紛爭當中加上愛情、校園友誼加上愛情,醫療精神再加上一點曖昧的愛情、刑事劇加上沒有結果的愛情,愛情當不了唯一的主題,愛情也就在觀眾的心中,不是首選了。


hikari.jpg



正當要這樣悲觀覺得日本人全都看不下去了,日本電視台七月期水十劇《螢之光II》就抓住了這份純粹!

部長跟小螢的互動是全劇的看點,雖沒有親密互動的閃光,但是有一起生活搞笑的閃光,他們在續集故事中,不停地出現對話、碰撞、衝突,這不正是愛情劇的"正軌"嗎?

該劇也成為了夏季眾多日劇中收視率最穩的一個。

所以,愛情沒有錯,錯的是不懂把愛情用最簡單的方式闡述的人吧?有點像聽了偽‧月下老人開講似的(笑)。

愛情劇還是會受到喜愛的,只要有對的故事、對的人演,不怕沒有觀眾。











就算日本人都累了,我還是要繼續堅持期待。



附註:《螢之光II》從2010/8/14日起 每週六晚間十點 在緯來日本台播出。




本文也連載於玩媒體

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wisp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